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

「掛8號應否立即下班?」

【明報專訊】「帕布」襲港期間,天文台甫懸掛8號風球,反應快速的香港人即時下班,結果出現全港交通大癱瘓。天文台長林超英形容,這是由於「風的變化快過社會慣性調節需要的時間」,令交通系統一時間超出負荷。他認為,香港由100多年前的小漁港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,社會起了很大變化,是否有迫切需要在懸掛8號風球後立即下班,值得深思。


林超英:昔日打風回家為救屋


林超英說,「以前打風第一時間返屋企,目的是救屋,以及在船停航前過海」。香港在60年代發展出現代城市的雛形,打工仔會乘搭長途車或渡海上班,當時社會已約定俗成,習慣8號風球掛起便下班。後來有了地鐵,鐵路網絡愈來愈大,其承受能力的問題愈來愈嚴重。早於86年,天文台已因懸掛8號風球惹來非議。


他說,社會發展多年,打風趕回家「救屋」的情已不多見,即使下暴雨,在中、灣仔等地區的上班一族來往辦公室及家中也未必會受惡劣天氣影響。在日本,氣象部門只負責發放資訊,例如風力等級,沒有風球系統,人們是否上班,取決於運輸系統是否運作。


林超英坦言,約定俗成的習慣很難一下子轉變,隨人口不斷增加,交通網絡愈來愈複雜,在惡劣天氣下,應深思是否有迫切需要下班,以免因快得慢。


都成廿年啦,點解要等人鬧先會檢討,咁即係個系統唔能夠與時並進,仲停留係六十年代嘅香港.


風球預警避模糊字眼 林超英檢討帕布趕掛8號波


...


對於天文台處理今次事件被批評欠缺靈活,林超英強調,當「帕布」逼近本港,全港只有3個監測站錄得達標風速,理論上未符合需要4個或以上監測站同時達標的指引,而當時「帕布」移動途徑有變,但仍發出8號風球,此舉其實是顧及市民安全,「避免傷亡永遠放在第一位,不方便只是第二位,不可能以市民的性命去賭博」。


...


佢都知道社會約定俗成係8號風球掛起便下班,係大家都冇預備之下一次過叫全港放工而唔癱瘓個運輸系統的,我相信現今所有大城市都冇可能做得到.本來大家上班條街都唔會有咁多人啦,係街上一定比唔上室內安全,咁即係將一班本來安全的市民"送去"一個唔安全地方...都唔知點講啦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