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星島日報報道)踏入十一月份,涼意漸盛,早晚也要多披件外衣。但可有發覺冬天時,無論穿幾多衣服保暖,手腳依然像冰條。中醫師指出,這可能是四肢冰冷的現象,有必要加以調理防惡化。趁是日立冬,齊來為四肢「解凍」做準備。
氣血虧虛所致
為甚麼四肢冰冷問題在氣候寒冷的時候,特別嚴重?中醫學認為「寒」的特性是「收引」(即身體捲縮、血管收縮意思),血寒則「凝」。如氣血本身較弱,加上冬日人體血管收縮,血液運行不暢,循環更差。當血液沒法充分供應運送到手腳,便感覺四肢特別冰冷。妍肌堂註冊中醫師彭明慧(右圖)說:「身體需要氣血運行,才能溫暖肌肉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。故四肢容易冰冷者,多屬於氣血虧虛的毛病。氣血虧虛又易造成血液運行差,無法溫暖四肢。」由於手腳冰冷與氣血不足關係密切,故患者可能同時出現氣促、缺乏中氣、頭暈目眩、血壓低、面色淡白、心悸、失眠及易倦等症狀;女性則會經血稀少。以下幾類人士更特別容易有四肢冰冷問題。
血液中含鐵量低的女性:女性來經時因缺乏鐵質而特別怕冷;同樣容易發生在較纖瘦或體質虛寒的女士身上。
低血糖或低血壓人士:血糖或血壓偏低,及正在減肥人士亦特別怕冷;食物是身體熱量來源,過飢與低血糖患者都會因為血糖太低,而使血液循環不暢,手足冰冷情況日漸嚴重。
吸煙人士:長期吸煙人士因體內氧氣不足,令血液循環變差,更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症狀。
長者:中醫學講求陰陽平衡,長者多屬腎陽虛體質。如屬氣虛血弱的長者,寒冬時四肢冰冷情況更甚。
大病初瘉或長期病患者:中醫認為人體久病必虛。大病初瘉或長期病患者多屬氣血不足,血液及能量無法送達四肢,加劇畏寒情況。
濕重忌服紅棗
彭醫師又謂,氣比血先行,有氣才能推動血液循環,故調理手腳冰冷以補益氣血,促進血液循環為主,而採用「調暢氣血,內外生溫」的療方,則能獲更顯著功效。不少人會飲用紅棗水改善體質。而紅棗在中醫處方中是常見的藥材、食方,味甘性溫,可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,常飲用具改善面色蒼白和手腳冰冷的補益功效,對貧血人士療效尤佳。但假如部分女性在來經期間,常出現眼腫或腳腫等濕重情形,就不適合服食紅棗。而腎功能衰弱者、體質燥熱人士及糖尿病患亦不宜服用,以免血糖增高。對於調理手腳冰冷問題,一般中藥選材可服用「四逆散」,即白芍、柴胡、枳實、炙甘草;氣血虛弱者亦可選「八珍湯」,即黨參、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茯苓等養血藥方。
■北芪、黨參及紅棗可活氣補血。
■長時間逗留於冷氣間,會加劇手腳冰冷情況。
我係先天性長期缺鐵 ... 唔怪得得咁怕凍 ...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11/10/2008 13:06:00](Empty)
我都係成日手凍腳凍架...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11/11/2008 18:11:00]又係補藥黨出動的時候啦
補藥黨 ==> 聽到都怕怕 ~
回覆刪除[版主回覆11/13/2008 14:23:00](Empt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