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

專家唱反調 解千年紮腳謎

(星島日報報道)女人早上起床,脫掉睡鞋,見腳裹布有點鬆,便小心翼翼地脫下它,因為幾天沒洗腳,嫩白的小尖腳有點異味,讓腳吹吹風後,又一圈一圈地裹上。丈夫見到三吋小腳就問她:「痛嗎?」那女人搖搖頭笑說:「才不呢!看,今天穿這雙花鞋怎麼樣?」以上就是過往中國女性的生活寫照。紮腳不好嗎?台灣的三寸金蓮文物館館長柯基卻唱反調,認為紮腳是以往女性提升自我、增加涵養的生活「指定動作」。


  等同今天為美整容


  「我十歲時,有次被穿著高跟鞋的女士吸引,頓時像被當頭棒喝。一雙鞋子就能呈現女性的肢體美,讓人成為焦點,奪魄勾魂,我從此就迷上了鞋子。四十四年來,在中國各地搜羅金蓮鞋子,收藏了一萬多件文物,其中六千多隻是繡花弓鞋。」全球「金蓮」專家寥寥無幾,柯基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。


  究竟紮腳有甚麼可研究?「中國近代,因連番戰敗而失去民族自信心,將歷史文化以迂腐愚昧為由統統推翻。紮腳曾被追捧為風情萬種的時尚潮流,為何忽然變成了民族的羞恥,刻意在記憶中洗掉?審美觀隨著時代而轉,今日穿高跟鞋、胸要豐滿、腰要幼,其實異曲同工,憑甚麼說纏足就是扁低女性?中國古代改朝換代,裹腳文化卻站穩一千年,可見它的存在意義!」這是女性不能被遺忘的歷史,卻被男人為主的歷史洪流下埋沒了。不能真確了解情況,如何反映當時女性的所思所想?「纏足加深了兩性的身分分別,穩定了男主外、女主內的社會秩序,為何硬說是男尊女卑、不平等呢?女權組織批評我鼓吹纏足風氣,其實她們更須了解這段歷史。只有了解女性的過去,才懂得去爭取甚麼樣的女權!」柯基堅定的說。


  今日不少女性為了美而整容,弄得大眼高鼻、前突後翹,靠改變自己身體來取悅異性。那麼為何對過去風俗感到吃驚呢?當時科技不昌盛,女性沒有太多選擇去變美,那麼裹腳是被壓逼下或是自願下的選擇呢?柯基說:「滿清政府入關後,曾多次下令旗人禁止纏足,並要求漢人放足,可惜三吋美腳魔力沒法擋,男人成功被逼剃髮留辮,女性卻依舊照纏足,滿清女子還偷師學纏,上至宮妃,下至平民婦孺,追求時尚之風勢不可擋,所以坊間有句話:『男降女不降。』」


  人際關係踏腳「鞋」


  今天的自由社會,大多數人不會說紮腳是好事,柯基卻大唱反調:「如果沒有好處,女性不會一窩蜂地紮;一千多年來,超過三十五億女士紮腳,她們沒可能全都是儍的!」好處?走起路來隨風搖擺,弱不禁風;因要取悅男人而忍受終身痛楚?筆者作為女性,感到有點疑惑。兼為廣川醫院院長的柯基說:「好處可多了,閨房樂就是其一。小腳因長期被緊壓,去了裹布後,頓時充血,神經變得敏感,加上腳掌的皮膚細緻滑膩,像自製了第二性器官,帶給雙方另類的性體驗。」柯基說這是書上記載的事實,只是沒人公開討論過。另外,女性在家的消閒活動就是繡鞋、比鞋、談鞋,還有分享裹腳的辛酸,鞋子成了她們的共同話題。紮腳文化成為促進婦女和母女間的交流,是女孩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的踏腳「鞋」。還有,結婚的喜鞋、出街的繡花鞋、喪禮的考鞋壽鞋,以及雨鞋睡鞋等等,都與生活息息相關,折射著社會的脈搏轉變。在柯基的網站中更提及:「絕大多數的少女纏足時是為了提升自己、增加自己的涵養……纏足奉獻、犧牲的對象,不是愛人,反而是一種倫理體制,一種社會規範與類似教育的自我提升。」鞋子就是勾畫出被歷史隱藏的女性世界。


  歷史話你知


  女童在四、五歲時開始纏腳,除大腳趾外,另四隻腳趾向腳心用力壓,用裹布緊纏,直到四趾與腳掌並排,三四年後定了型才鬆解裹布。此文化最早源於唐朝,在明代開始流行,到了滿清更是時尚。政府曾多次禁纏無效,真正消失是在文革之後。腳要小、尖、彎、弓,「三寸金蓮」是對小腳的最高榮譽;四吋之內被稱為「銀蓮」;大於四吋被稱為「鐵蓮」。


  特色展品一覽


  1. 因對鞋外觀的要求,而衍生出鞋的燙斗。


  2. 今日的絲襪早已不是絲襪了,這才是真正的「絲」襪。宋朝北方的遼代已經盛行,珍珠光澤,今日仍具彈性。


  3. 不同的情況穿不同的鞋子,一天換幾雙也不是怪事,下雨當然要穿上雨鞋(見圖)。


  4. 相關的酒杯也用鞋形作設計概念,可見當時大眾對小腳的追捧程度。


  ■三吋金蓮自殘腳部嗎?可是,今天的高跟鞋亦不見得對腳部健康。


  ■柯基一談起鞋子,愈說愈有勁,其迷戀程度可見一斑。


  ■柯基關於金蓮的著作。


  ■三寸金蓮見證了以前中國女性的生活寫照。


  《百年女士鞋履展》


  日期:即日(3月9日)


  至3月13日(六)


  時間:12:00pm至9:00pm


  地點:鑽石山荷里活廣場一樓


  明星廣場


  查詢:2118 8811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